據新華社長春4月7日電(記者吳昊姚友明郭翔)今年3月31日,民政部正式頒佈並開始實施《烈士公祭辦法》,這使得原有的愛國主義教育有了固定的時間和規範的形式,博得社會各界一致好評。不過,如何運用好這一辦法,讓其更好地為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服務,避免變成“形式主義”,還需要不斷探索創新。愛國主義教育有了新“陣地”4月3日,長春市清明公祭活動在長春市革命烈士紀念碑前舉行。記者看到,現場氣氛莊嚴、肅穆,參加儀式人員均面向烈士紀念碑肅立,百餘名少先隊員在儀式上高歌,參會領導代表社會各界群眾和部隊官兵、學生向烈士敬獻了花籃,並整理了輓聯。“有一種儀式感,感覺比較正規,”吉林科技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王增瑞對記者說,“小學生至少知道這很嚴肅,不是在玩,年輕人則通過公祭能更多瞭解這個國家、這座城市的歷史。”東北師範大學教授田克勤說,出台統一公祭辦法的目的在於推進烈士公祭活動規範化、法制化,通過烈士公祭活動激發愛國熱情、振奮民族精神、倡導奉獻意識。“這個《辦法》結束了長期以來烈士公祭活動各自為政的局面,也給了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一個現成的‘教案’。它的積極意義肯定是不言自明的。”田克勤說。某些“形式主義”做法讓愛國主義教育變了味記者在採訪中發現,一些祭掃活動流於形式。一些學生稀里糊塗來掃墓,然後稀里糊塗地走。還有的為了活動而組織活動。長春某大學學生郭宏(化名)告訴記者,每年學校都要組織觀看革命歷史題材影片、紀錄片或者舉辦讀書會,每次參加完類似活動後,都被要求寫心得體會。如果是黨支部組織的活動,還得參加支部會議,每個人都要上去念自己寫的心得。“挺好的一件事,一旦變成任務就變了味。觀後感啥的‘範文’,我會在網上隨便‘粘’一篇,然後再隨便改改就交上去了。不少同學根本就沒看過要求讀的書或者電影。”郭宏說。愛國主義教育要“形式”不要“形式主義”愛國主義教育對於凝聚民族向心力、實現“中國夢”意義重大,田克勤說,“愛國主義教育需要形式,比如《辦法》正式規範了像公祭烈士墓這樣的活動,但是形式不等同於形式主義。“在組織祭掃烈士墓前,組織者至少應該給學生‘預習’一下內容,比如祭掃劉英俊烈士墓,應該先讓學生瞭解、理解,這樣才能發自內心地崇敬烈士。”還有專家指出,愛國主義教育的形式實際上是多元的。例如在美國電影里,經常出現的國旗符號以及“英雄拯救世界”的情節,這其實也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愛國主義教育。“我們這種參觀、留作業、寫讀後感、觀後感的教育方法有些已經落後了,應該‘脫胎換骨’了!”田克勤認為,當下的愛國主義教育要重視形式的創新,可通過微信、微博等載體,扭轉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“說教式”、“刻板化”印象,從而讓愛國主義真正“入腦入心”。  (原標題:愛國需要“形式”不要“形式主義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b30jbfd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