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圖為烏江明珠思南縣城。通訊員攝
  下圖為武陵山片區經濟協作區空間結構規劃圖。
  本報記者 文熱心
  無論是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鳳凰,還是懷化市的新晃、麻陽,西進貴州,必然先至銅仁。銅仁是貴州省的一個市,與湖南的湘西自治州、懷化市、張家界市一樣,處於武陵山脈腹地,是國家《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》覆蓋的一部分。
  3月下旬,記者走進銅仁,感受到了這個武陵山片區西部城市涌動的激情,蓄積的力量。
   《規劃》,武陵山區新希望
  武陵山區是雲貴高原最後一級臺階,到了洞庭湖平原就像划了一道休止符,戛然而止,而將17.18萬平方公里的山地留在了湘渝黔鄂邊際。
  山高澗深,阻礙交通。山多閉塞,信息難達。山廣人貧,資本無積。
  因此,《規劃》道出了這裡的沉重:“在片區的71個縣(市、區)中,還有42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,13個省級重點縣。”
  可這是一片有待深度開發的寶地,資源豐富,文化獨特。《規劃》的出台,給其註入了新的活力,也給武陵山走向富裕帶來新的希望。
  與22年那次銅仁之行相比,記者感受銅仁“再不是舊模樣”,大發展的架勢初現:擴城將川硐鎮變成了教育園區和大興高新區,高樓大廈取代了昔日破舊低矮的農舍。新修的濱江大道、武陵大道,上個世紀的北京長安街也不過如此。開發區內,廠房鱗次櫛比;物流園中,車輛來往穿梭;旅游景點,客人興緻勃勃……活力和生機在這片土地上盎然。
 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,先得國家西部大開發政策的紅利,又得《規劃》的呼喚和給力,銅仁安能寂靜?
  銅仁,它的面貌、它的狀態、它的走勢是貴州的一個縮影,也是武陵山片區的一個縮影,展現出這方扶貧攻堅的新態勢。
   暢達,武陵山區新追求
  我們“武陵山區行”採訪組在3月29日,與銅仁市委書記劉奇凡有著一席談。
  他說,貧困的根本原因有兩個,其中之一就是交通滯後。因為交通阻礙,資本流不進,資本擁有者豈能不算物流成本賬?物流的不暢達,影響著百姓的生活,甚至出現了山區的菜價高於沿海的“怪相”。
  正因為如此,國家在《規劃》中把改善交通設施作為重重的一筆。即構築“兩環四橫五縱”交通主通道。“加快形成連接重慶、武漢、長沙、貴陽等中心城市的綜合運輸通道。”
  在銅仁,我們強烈地感受到人們的暢達意識。他們要構築的是高鐵、高速、空中的快捷交通網絡。早在滬昆高速湖南段尚未全線貫通時,銅仁境內的路就修到了湖南的“鼻尖”上。在玉屏,滬昆、杭瑞高速穿境而過,與縣境高等級公路貫通;機場、高鐵站都在不遠處;到銅仁市內有著城市快速幹道,昔日省際邊陲小縣一舉成了交通樞紐。交通便捷帶來了“窪地效應”,大龍經濟開發區乘勢而起。而銅仁人建高鐵的追求更令人欽佩。滬昆高鐵從玉屏進入貴州境內後,向西經三穗去了凱里市,隔銅仁市區還有57公里。就是說《規劃》中武陵山片區六大中心城市之一的銅仁,仍然沒有享受到“高鐵紅利”。銅仁人氣魄十足:自己修!總投資25億元,銅仁自籌8億元,省里投資16億元,原鐵道部出資1億元。
  對“暢達”的追求,還體現在對“空中走廊”的打造。銅仁鳳凰機場自2001年7月8日開通後,銅仁人覺得仍難滿足需要,2011年決定擴建,將跑道延伸600米,以適應京、滬航班的起降。記者看到,總投資5.4億元的擴建工程已接近尾聲。機場公司總經理譚水法告訴記者,如果從經營的角度看,機場做的是虧本買賣。地方政府要對京、穗方向的航班進行“保底法”補貼,保證航空公司有利可圖。之所以如此,看中的是快捷和前景。他說,自2001年開通以來,旅客逐年增長,2013年旅客達到了14.2萬人次,比上年增長了65%。而且,廣州方向的航班已不再送來補貼賬單,說明人家有利潤了。
  銅仁人對暢達的追求,體現著武陵山片區人一種奮起直追、永遠進擊的精神。
  山水,武陵山區新文章
  銅仁有首歌:《我在梵凈山下等你》。等你乾什麼?“和你一起尋找世外桃源”。歌曲採用了土家族民歌的主要旋律,加了佛歌和現代的音樂元素,讓人聽得如置身梵天凈土中。
  銅仁的山水文章,以“梵天凈土·桃源銅仁”為總定位。這與《規劃》給武陵片區“國際旅游勝地、中國生態綠心、城際中央公園、碳匯儲備基地、內陸和美新區”的定位吻合。劉奇凡書記認為:這8個字“是美麗中國的銅仁註解”。
  與整個武陵山區一樣,銅仁山美、水美。美在詩情畫意,更美在清新純凈,這就帶來了空氣之“美”。銅仁人津津樂道的是,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參加貴州代表團審議時,聽了人們關於空氣、人氣、財氣一番議論後表示,空氣質量直接關係到廣大群眾的幸福感,並幽默地說,將來可以製作貴州的“空氣罐頭”。
  山水清純好作文,銅仁大作旅游、生態、種植、開發的文章。
  水電是銅仁山水文章濃墨重彩的一筆。記者在思南縣城看到,切斷烏江水後,形成天然湖泊,縣城就依水而建,高樓大廈倒映在清澈的烏江水中,頗有生活在畫中的感覺。但造景並不是水文章主題,題在發展電力中。據介紹,貴州千里烏江、九級電站,青山綠水中串聯成線。烏江在綠色開發中正從“水電富礦”變成貴州經濟“發動機”。這其中就有思林等兩個電站在銅仁境內。
  山上種“特產”,即種茶、種果、種蔬、種藥等,是銅仁的又一大手筆。湖南本是產茶大省,但記者在印江纏溪鎮湄坨村梵天凈土綠色產業公司的茶園裡穿行時,不由得發出感慨:這裡種茶、制茶是“高起點、高水平、高速度”。公司種的都是生態茶;所生產的“梵凈翠峰”,先後六屆榮獲全國行業名優茶評比一等獎。“三高”在8年時間里打造出印江這個全國產茶大縣、強縣。印江是銅仁茶業發展的範例。據統計,銅仁茶業從2005年起步,到2013年茶葉總產量3.53萬噸,總產值17.12億元。發展速度居貴州全省第一,茶園面積居第二。
  感受最深的還是銅仁發展旅游業的強勁勢頭。記者在採訪期間,登梵凈山,依烏江走,行進在春霧朦朧的群山中,每一步都是風景,每一個村寨都有旅游開發價值。梵凈山下的寨沙侗寨,由整體搬遷而來,面貌煥然一新,卻侗家風情依然。江口的雲舍村正在大興土木,擬將一個原始的土家族聚集村子,打造成“中國土家第一村”。劉奇凡介紹,銅仁的旅游資源太豐富了,僅濕地就有10處,只要開發不停滯,完全可以達到《規劃》中的“五區”定位。做山水文章,體現了銅仁人的生存和發展智慧。
   協作,武陵山區新態勢
  記者曾向劉奇凡書記發問,如何推動國家級的武陵山片區經濟協作區的實施?因為不管產業發展也好,修路暢達也好,不可能依靠行政推力。
  劉奇凡說,規劃的落實,發展的協作,要靠經濟杠桿的撬動,靠資源的市場配置,靠人的主觀能動性。一句話,就是要靠全面深化改革。《規劃》中提出建設六大中心城市,並沒有提出哪一個是中心的中心。《規劃》的實施也沒有考慮建立領導小組之類的機構。因此,協作就要靠人的推動。這種推動完全建立在共需、共識、共行的基礎上,也就是從“資源共享、優勢互補,團結協作、共同發展”切入。
  他說,目前建立在這種基礎上的銅仁和湖南合作,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,都很密切。銅仁鳳凰機場是省際合作的範例。一個機場跨兩省,由兩省用,由兩省建。2012年擴建時,兩省共同申報,共同投資,共同組建指揮部,建設起來快捷、順暢。大龍經濟開發區和新晃前鋒工業集中區,現在合作得很好,有望打造成為省際合作的標桿。至於民間的合作就更多了,在銅仁開超市的、辦賓館的、做物流的,大部分是湖南人。
  現在銅仁有一個特殊需求,就是在旅游方面向張家界學習。在武陵山片區《規劃》中列出打造的12條精品旅游線路中,其中有兩條以張家界為出發地和目的地,有6條以張家界為目的地。這說明張家界景區的價值,也說明張家界的旅游業是武陵山片區的標桿。他自己就準備在適當時候,搞一次“民間行動”,以游客的身份對張家界進行考察,爭取取到真經。
  誠懇而實在,這就是武陵山片區領導的態度,也是整個武陵山片區人民的態度。
  有了這種態度,脫貧致富的日子還遠麽?  (原標題:蓄勢待發是武陵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b30jbfd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